呼呼,我好愛陳奕迅的聲音。當然我也愛李聖傑。然後聽我說我喜歡2moro,梅夫人震驚與不敢苟同的臉色令我困窘。「朋友出去走走」真的是很好的歌 啊,我喜歡他們那種「兄弟向前衝」的音質(這樣講誰聽得懂),這種歌讓陳奕迅、李聖傑這種抒情王子來唱感覺就不會對了啊。說到抒情,我也喜歡張棟梁的「王 子」專輯。

  咳,這是聽到剛才報導上海音樂頒獎時的感想,然後我想談的是曹興誠。我沒有要罵他啦!(趕緊澄清)只是有些些地方不想贊同罷了。

  曹先生說台灣近幾年來經濟比較沒有活力,應該是兩岸政策的問題;我在想,在台灣還這麼多部份處於代工產業的狀況下,兩岸政策調整好會變成什麼樣子。

  沒錯,台灣現在值得驕傲的除了巨大機器(捷安特)和醫療輔助設備之外,就是電子產業;但這所謂的電子業,究竟是設計創造,還是加工出口?台積電是企業 標竿,但他的等級卻是「看人臉色」的代工業,這就是台灣畫地自限的地方。我們當然可以等待鴻海垂直整合創造產業利基、突破紅海打造絕對優勢的一片藍天,但 除了這幾個企業之外,還有嗎?(聯電是台積電底下的老二,我一直是這樣定位他的;宏碁、華碩在製成品(NB)方面打不過日本TOSHIBA,仍停留在零組 件產業;網路雖有「無名小站」等創意構思與組成,但最後都是讓美商公司購併了去。但我對電子產業的狀況真的不是很熟,希望有前輩能加以指導)
  台灣產業在經濟成長後期、末期(就是之前十年和現在)的利基在於「Cost Down」(降低成本),但在「世界工廠」(中國)和「世界辦公室」(印度)的大崛起後,台灣還沉迷在往日的榮光之中無法覺醒,沒有體認到自己在「設計創 造」上還有太多進步空間,若此時完全開放國外設廠、又缺乏「資金回流」的誘因與配套措施,經濟會好起來嗎?

  兩岸政策不能急,但也不能「戒急用忍」,因為台灣已經不能等了。

  如果曹興誠對兩岸政策有期許與理想,嗯,520之後大家坐下來討論。民主法治國家的政權交替過渡期已經很短了,也相信大家想得夠久了;只是民主國家沒有「絕對安定」,對長期國家政策的實施是極大挑戰也是真的。(茶)

--

  日本人的創意點子真的很多。嘛,生活日用品交給美國人、汽車工業交給德國人與日本人,台灣?或者我們能走高品質客製化零組件業大島(聳肩)。

--

memo
  曹興誠blog、白木怡言、何飛鵬blog。有網址可以直接給我,這樣我不用上google慢慢找。然後我要去背財務管理了。囧

  喔,對了對了,關於「民主紀念館」我還是只有一個問題:為何是你教育部來搞?關於意識形態部份,我真的沒有概念,我只知道「新台幣」發行讓我阿公那個年代好多人從大地主變成窮人、日子有點難過,還有蔣經國的建設推行輔助了台灣經濟成長。
  一個走入歷史的人物,有褒有貶是自然的。當然我也不贊同過度崇拜,但這不代表要把他們「罪人化」。

--

  再順便談一下「體適能加分」這個部份。某種狀況而言,這是可行的,但還必須多做考慮,比如BMI指數、柔軟度等因人而異的部份不該加入考量,而是該著重於體育成就。
  應該說,在體育方面有興趣、但沒意思要唸體育學校的人,可以給他們一個在體育方面展現天份的誘因,而對於那些體育不擅長、只懂的唸書的孩子,他們的努力也要獲得保障。

  說真的,不要看到教育部就批啦。我現在還是贊同大學加考公民問答題。(被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