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生活 (4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• Jul 27 Sun 2008 10:18
  • 日劇


  上星期應該說過在看「改造野豬妹」。又是一個重播的東西……沒辦法,首播的東西除非經過誰介紹,否則我通常沒機會看,因為根本不知道。(喂)例外是「熟男不結婚」,但我還是沒機會看完。

  從我最近在緯來日本看到的日劇而言,我會覺得日劇的劇情編排上弱了很多。近年來也有種韓劇風行勝於日劇的狀況存在,也是日劇外銷走下坡的一項鐵証;但 我看過的韓劇,也只有目前正在看的「太王四神記」,這個在故事背景設定上多少還是有抄襲中國文化之嫌,包括官文使用繁體中文(這我超傻眼的,要騙觀眾拜託 也用金文或蝌蚪文吧?)、天地四方四神等等,但由於場景、劇情、人物設定都很精緻,少少消除了我對韓國搶奪中國文化的厭惡之情,僅是如此,我無法明確表示 「我覺得韓劇比日劇好」這回事。
  但要說「最近的日劇很難看」我倒是可以略說一、二。譬如之前才下映的「魚干女又怎樣」,當初覺得議題很有趣才錄下第一集看,卻發現不過是普通的灰姑娘 變公主的故事,只是灰姑娘變成了魚干女,反正都是被發光的王子看上,莫名奇妙就得到了愛情;再來是「花樣少年少女」、「貧窮貴公子」等等漫畫改編的電視 劇,這種東西我實在不瞭解好看在哪裡,無聊的時候看看可以,可是連環漫畫那種脫戲嚴重、沒有主軸劇情(扣掉愛情這種元素,基本上愛情不能算是劇情吧)的東 西,改編成戲劇之後若僅是誇飾某些橋段(譬如貧窮貴公子裡面偷來的衛生紙從被翻出來變成從樓梯上滾下),而不對劇情走向本身做適合一個小時的戲劇表示的融 合與修改,創造出來的作品就是缺乏戲劇張力。所以這兩部片我都是沒節目看了、碰巧轉到時才偶爾瞄一下,但大多時候還是一直轉台。
  另外就是模仿數字搜查線的「破案天才伽利略」。我數字搜查線能每集都追,主要是因為查理很可愛,但其實這部片子看久了會因為說明不清而覺得很煩(因為 不是每次都能碰巧看到與自己主修相關的數學方法),日劇竟還放入老套的「熱血女警配冷感教授」這種段子……與其看這種東西,我倒不如回去看金田一少年事件 簿,至少裡面的演員還青春一點。

  相較之下,幾年前的「改造野豬妹」就好笑很多。除了劇情有個「幫助女同學從霸凌目標轉為校園紅人」這個表面主幹之外,尚有主角的心態轉換這個裡走向; 又因為每一集都有自己的支線劇情,所以單集的呈現是完整的;加上每一次放映末尾都會加上男主角的自白與說明,越接近結尾就越能感受到主角三人在認知、心境 與行為上的種種轉變,給人一種「每過一集就更進步」的感受,讓人有興趣再看下一集,然後越看越覺得是很可愛又有意義的校園喜劇。這不需要因為喜歡什麼而追 看,不願意放過任何一集的唯一理由,就是每一集都值得看。連續劇就應該要有這種效果,不該只是打打鬧鬧、賣弄風騷。

  至於台灣的電視劇就更不用說了,每一集劇情都亂走,總是用些枝微末節的東西吸引觀眾(譬如辛辣的言詞),卻忽略了戲劇最重要的劇情骨幹、場景呈現與氣 氛營造,有些甚至大打偶像明星牌,連演技都捨去了,完全捨本逐末。這種不精緻的商品怎麼有本事拿出來和別人競爭?我知道這和觀眾的水準很有關係(大家就是 愛台灣霹靂火),但難道不能想辦法劇情、爆點、演技三者兼併嗎?或至少場景布置和氣氛營造弄得精緻一點?
  說到台灣電視劇,可能很多人會拿高收視率的「命中注定我愛妳」來反駁說「台灣戲劇圈還是有光明的」,我承認這部戲劇在情節安排上有他的獨到之處,確實 是可以加以稱讚的有趣連續劇,但一來我覺得明道演技不怎麼樣,二來是氣氛營造也沒有他國戲劇來的強,還是以胡鬧為主(從配樂就可以感受了),三來他的人物 設定除了「便利貼女孩」外就沒有其他供人記憶與喜歡的特色(當然,「大家都是普通人」也很好,只是個人總有自己的嗜好、個性等等,這些細節並沒有被安排; 譬如秀之妮嗜酒如命、修二是裝模作樣的高中生……等等),明顯表示出劇組「只要有人來帶動劇情就夠了」的態度。
  我不能說台灣電視劇都不好看,畢竟這還是創下極高收視率的奇蹟連續劇,但若野豬妹和便利貼女孩打對台,我肯定是看野豬妹;只是若Numb3rs和便利貼女孩打對台,我可能就選擇後者就是了。但事實上我並沒有看這部片子,所以我還是會乖乖把Numb3rs看到完。XD"

  至於港劇和大陸劇我幾乎完全沒涉獵,就不說了。

  真想直接借片子自己在家裡一口氣看完。我太習慣一口氣看完一套故事,不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想這樣做。(菸)

--

  這些連發應該是積了一、兩個星期才會這樣,過幾天應該會好一點……(汗)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  今天作帳、搶銀行三點半、看電視、電腦開一天,有種虛脫的感覺。

  以下辱罵有,慎入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
  同學,妳一直沒看見結果的重要性。沒錯,沒有中間的流程是不會有結果的,但流程是為了結果而存在的,如果最終我們要製造的是「可以在社會上生存的人才」,那就不該從前面開始設計。

  我想,這就是商科生與其他社會科系學生的最大不同。我們直接看目標,再來討論中間怎麼設計;但同學妳卻從頭開始,只要求中間結果順暢而符合民意,但相信我,結果不會好。

  我們創造許多快樂的人才,但那些人的專業知識度不足。
  因為我們想創造太多快樂的人才,所以高中才會國中化、大學才會高中化、博士才會滿街跑,所謂的專業永遠也達不到,更糟糕的是,許多屬於「基礎常識」的東西,會因此而被歸類為「負擔太重的專業」,導致全體國民知識水準低落。

  這才是學生的痛苦。

  我討厭雞同鴨講。我沒受過國中教育嗎?我知道知識灌輸的重要,也知道人際關係是從日常生活中學,而絕對不是在國中時學。學校是社會的縮影,學校本身就 是人際關係培養的場合,但課程還是要存在。所以我提倡在國中增加真正需要的常識教育與普遍專業,所以我提倡增加公民課程中經濟學的百分比與深度。
  不要跟我講什麼「活到老學到老,不急於一時」,我告訴妳,真的很急。沒看見社會現象的是妳,沒體察社會需求的是妳。

  和高度不同的人講話很累,真的。

  MSN辯論可供索取。:P(被巴爛)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突然發現佛教好多話真是他X的好用!(←褻瀆)

  不過話說回來,想到自己竟然主動去和別人談論什麼緣分、佛法,除了好笑之外還是好笑,畢竟當時只是順著對方的心思來答話,想不到就這麼往那個方向跑了。

  說到宗教對我的影響,我也不太確定是道教的影響比較大、還是佛教的影響比較大、又或者是天主在我心中更佔一席之地,畢竟我曾經在某個夜晚盯著教堂的大 門考慮自己要不要拍門進去,也曾經面對廟宇佛像興起崇敬感嘆之心,但隨遇而安的處事哲學又更偏向老莊(這是思想還是宗教就不太能說了);可說真的,我很贊 同儒學的「不語怪力亂神」,神佛之說不過是心靈寄託,執著就不好了,執著就入魔了。

  總之,我相信世界上有個偉大力量,但我終究不是神的崇拜者。

--

  話說回來,我不是來修行的,也許我此生的用途已經結束了,但仍然有好多年要走;但就像《機率遊戲》男主角曾經說的,他相信「教徒生活」所帶來的效益是負無窮大,所以即便有來生,他還是選擇今生要當個享樂主義者。:D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08 Thu 2008 01:27
  • 戲劇


  想談艾希頓庫奇、想談鋼鐵人、想談尼斯湖水怪,但每次看完「大醫院小醫師」都是無比惆悵,這些快樂搞笑的議題根本也談不太起來。

  要把人生過得快樂,真是該死的難。其實要快樂,明明就那麼簡單,但總體而論,這人生到目前為止……好啦我很快樂啦,其實比較起來,憂鬱在我的人生中反而絕對是少的。該死,想裝憂鬱一下卻騙不過自己,應該說該死的我憑什麼憂鬱。
  就像楊格說的,人生不要太認真,讓大家快樂就好。該死我真愛這種痞子,快樂但不是流氓的痞子。

  所以這種人突然脆弱起來,突然認真起來,讓人格外心痛。當然和演員是藍正龍可能大有關係。媽的幹麻長這麼帥。

  為什麼藝術家都這麼纖細?為什麼想讓人快樂的人,最後卻總是傷了別人又傷了自己?一個病人因為沒辦法救治所有向他求救的病患,被那份太深的自責感壓垮、崩潰,活生生成了一生的精神病患,每天晚上還在自己的世界裡醫治病人。這就是付出,這就是責任心。媽的超痛。

  嘿,人生真的不能認真嘿。

  今天KM快結束時,何老師聊天聊到了Google辦公室。媽呀好可愛的熊、好可愛的海綿寶寶、好可愛的氣球Google。想要用自己的步調上班,想要 在最舒適的環境下工作,嘿,得有本事。如果我有本事,哪會是現在這種死樣子。

--

  艾希頓庫奇又有新戲。除了「海防最前線」,目前為止,他都只是二線喜劇演員,稱不上大卡司,但我很推薦「誰敢來晚餐」、「再見鍾情」以及上面那部海巡隊的故事,所以這部新戲,可以考慮。捧紅艾希頓庫奇吧!新一代小生,李奧納多接班人。(亂扯)

  然後同學星期二問,為什麼「鋼鐵人」會有票房?我直接回答:因為主角是大叔。媽呀叫個大叔當動作英雄、還是因為自己爽才當英雄的電影這麼特殊,哪能沒 票房?另外就是,其實美國人水準很低,所以很多怪片子他們愛看。我是不會去看啦,不過是大叔,這世界上免費的怪叔叔這麼多,幹麻花錢去電影院看。

  最後是想談很久的「尼斯湖水怪」。我沒有要推薦、或想去看這部電影,我只是看了預告片,看見廣告說什麼「空前絕後」還什麼鬼的捧得老高,非常想把日本 將近二十年前的卡通片「叮噹小恐龍」寄去給製作小組,跟他們說那是老梗了,別在那邊自鳴得意,會笑掉行家大牙。日本人電影都拍的不怎麼樣,偏偏卡通片做的 很好。

--

  爵宇同學長的和藍正龍有像。只有我這樣想嗎?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  嗯,是一部沒看過原著會看不懂、看了原著後會覺得很難看的一部改編電影。日本電影果然就是這樣沒意思。
  但原劇本終究是可愛有趣的,電影至少把這部分呈現了……大致上啦。

  首先談森田。印象中,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不顧一切的人是森田,在這個方面,電影版的森田好像有些被什麼給套住了,當他說「我這樣沒錯」的時候。這麼看來,反倒是小育比較堅持自己的風格、甚至為了保有自我而煩惱。
  對森田來說,創作就是創作、賺錢就是賺錢,他是分得很開的,所以才有辦法把刻到一半的畢業作品放著跑去打工(?)弄到自己變成八年級;但電影裡的森 田,有一些「靠創作吃飯」的味道。自由奔放的感覺還是在,多了一份對自己「身為藝術家的才能」的驕傲其實也是合理的改變,至少那份幼稚白痴任性的天性還 在,但就是少了些天真。這是最可惜的部份吧。
  至少漫畫中的森田絕對不會去開個展,就算對變成對自己的才能感到驕傲也是一樣。

  不過我很喜歡森田剛出場,認真反問花本老師「那我是什麼系的?」這個橋段。劇本寫出了森田的隨便和不拘小節。(笑)

  另外談真山。看到中段,我覺得真山是演的最不好的。真山在原作中是很真實的,而他的特色就是體貼和可靠,但電影 裡的真山沒把那份堅強可靠演出來,反而像是個單戀上司的沒用小鬼。這可能也是受限於電影長度,但劇本本身終究沒打算刻畫出一個「成熟而可靠」的真山。
  同樣受限於電影長度而演不出內涵的人是花本老師。在原著中,花本修、原田理花是很要的角色,但電影中就純粹只是襯托五位主角的「幾格配角」(電影一格 是五秒,這兩個人都可以用格為單位計算戲份。Orz),當花本老師對小育失去了那份比親情還深、接近保護者的愛情的那份執著後,花本老師的魅力也就不見 了,變成了很單純的受年輕人景仰的年輕教師。

  另外說主角有五位,但電影的主軸果然還是放在森田和小育吧。譬如竹本的逃走也受限於電影長度而變得很沒意思。那種程度的出走是不會讓一個迷惘的年輕人 有些什麼體悟的,何況電影中竹本的迷惘也沒有那麼深刻、那麼讓人感同身受;這個部份,就是我一開始所提到的「沒看原著會看不懂」的段落。從出走到歸去、再 到進入工作,竹本的心思變化從電影中是捉模不出來的,而小育和森田的感情、竹本對小育的感情等等,在電影中也失去了那份細膩;至於山田和真山,嗯,更不用 說了,根本不曉得真山除了「變態」這種原因之外執著於理花的理由,更不能理解山田執著於真山的原因,如此一來,這兩人的感情就一點也不漂亮了。

  但儘管這部電影有很多缺點(日本電影嘛,能怎麼要求呢?),在感情的處理上非常拙劣,但畢竟不能說是糟糕的電影。至少有些部份讓我笑了。: P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今天的日期頂有趣的,整個就是加在一起可以把自己除掉那種感覺。XDD←另類的數學癡

--

  首先跟梅夫人討論一下研究所的事情,開始考慮要不要推甄回北商。(爆)我想在鄧介偉底下看看會不會有意思一點,不過仔細想來,考回北商還滿可怕的,而且如果面試官是林純如老師,我這種英文底子八成會被刷掉。(默)

  不過在李楊漢的課,我很~努力在想,M$是不是想轉型--因為她可能打不過Google、也不會成為Google第二--所以意圖收購Yahoo! 的她,是否正努力朝社群娛樂方向前進,畢竟Yahoo! 很積極在推廣數位娛樂和網路社群,而M$是很多數位音樂平台的幕後推手,我想她應該很想跟Apple一樣弄一個屬於自己的首動獨占市場。
  說到首動獨占市場,就想到產業合作。這和「異業結盟」似乎又有點不同,這不是單純的連一拉一(不是麻將),而是相關產業合作,譬如數位音樂下載平台除 了線上音樂商店之外還要有專屬的硬體才能成功,當然不是獨占商店與流通硬體就可以解決的,但至少是成功的一種模式;而今天提到的東西是「奧運會帶起的產 品」究竟是什麼,教授很努力要引出「行動電視」(DVD-H)這種東西來,不過應該是問到第十個同學才出現這個答案(有同學的答案是「烤鴨」,我覺得太棒 了!XDDDD)。

  行動電視這種東西,我專四的時候就聽鄧介偉老師提過了。譬如現在的有線台,許多節目會分化成「Part X」,大略都是分成四段,據說這種分法就是為了提供給行動電視使用者,因為一個節目不可能讓他們在外面看一個小時,分成四個小段落比較適合下載與室外觀 賞;但這項產品距今將近四年,有沒有成功?問題的癥結是什麼?

  教授問了很多,有人提出我認為的真正的答案:頻道不多,但教授聽到這個答案的想法竟然是「如何讓DVD-H的頻道數變多」,從現在的十幾台變成幾百台 --我在想,封閉的頻道數哪是重點,重點還是在傳輸網路。DVD-H頻道數我想並不限於幾十台,因為那和數位電視的技術是一般的,頻道數並不是推廣不成功 的原因,重點是在節目內容的選擇性;而節目內容的豐富於否,問題並不在業者本身,而是傳輸的技術。如果今天無線網路發展業已成熟(或者WiMax順利普 及),我們不會有與數位內容相關的推廣問題,因為問題的重點一直都不是接收的硬體,而是傳輸的技術。
  根據Apple的iTMS+iPod成功模式,我們知道數位內容服務必須配合獨占式硬體才能成功,而硬體發展的困境就是無線網路。我們不能再讓通訊業 者獨占通訊市場,因為當他們獨占性越強、議價能力越高,就越不想開放其他科技,而當我們被舊科技綁死、新科技無法順利推出,我們就會停留在這個比較不方便 的技術上,而數位內容的一切推廣計畫都只成空口白話,因為其中的相關成本過高,光倚賴政府與某些企業是無法執行的。
  數位內容產業+通訊產業+硬體研發產業的合作模式必須被開發。我們都知道,數位時代下「開放」才是賺錢的契機(除非已達關鍵多數、成為全球(或市場區 位內)市佔率第一,譬如台灣市場的電信業、全球的Nokia、Apple),但儘管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,面對利益大餅,還是不肯輕易與其他產業合作--因 為利益分割的後果實在太可怕又不好控制--這時候,像台灣各產業有屬於自己的公會一般,向網路科技靠邊站的各種數位內容產業(或說通訊類的高科技發展)必 須有「全球規模」的公權力組織,藉由這非營利組織的協助與推廣,促使(迫使)產業合作,加上政府的補助與協助(法令、設備,譬如台北市的無線城計畫),科 技進不與社會應用又會再跨出很大的一步。
  不過這樣的結構下,「大者恆大」變成了不可避免的現象……但就像戰國時代最後終究會有一個王者統一天下並演化為國家,商業也是一樣的狀況;這是無可避免的商業未來現象,就像鄧老師之前告訴我們的:國家會被商圈給取代。(看看,隔了三年多我還是用他的這一套)

  後來的想法比較跳tone,因為教授提到了GPS手機(他今天的主題就是行動娛樂→手機(行動硬體)發展),讓我想到Google mobile,結果李教授下一秒就跟我們提Google phone(真佩服我的頭腦,知道的少卻也能靠想法與世界趨勢接軌)(不過Google公司想的比我快就沒用了)……Google可以走行動化、無所不在 化,畢竟他們主力就是在「資料取得」(不管是怎樣的資料);但相對的,視Google為最大的敵人以及最好的仿效對象的M$公司,他們如果在手機市場輸給 Google就很嚴重了,所以才會提到最前面所說的「社群娛樂」。我相信「社群化」正是M$的藍海,畢竟光靠OS,儘管可以取得穩定的財務收入,但終究沒 有突破的未來性,股票光這樣是上不去的。如果哪天微軟成為黃昏公司……我相信這個世界會讓人很想感嘆,然後會冒出很多論文討論這回事情,微軟就從「成功標 竿」變成「落地先河」,儘管都是永垂青史,但還是很可怕。

  不過Google mobile要弄起來,問題的關鍵還是在無線網路。這是當前所有科技能否產生殺手級應用的最後關卡--至少我是這麼認為。(真要提的話還有法令問題,但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,要靠政府規劃而不是技術發展。)

  最後提一下今天坐我後面的兩位男生。說實話我好希望他們談話能大聲點讓我聽到,因為感覺上亂有深度的(一直談到市場、股市、產業發展),最後我聽到兩句有趣的:

  「這什麼鬼話?」「他說話就像放屁,你不覺得他說起話來跟那個XX很像?」「哈哈哈!」

  我是不曉得這兩位說的是誰啦,但我覺得放在李教授身上還滿搭的。他談到的有些東西我都快聽不下去了,直覺就是煩。沒錯,他是有兩把刷子,可是有些地方模稜兩可、有些地方一蹋糊塗,東拉西扯的讓我很想拍桌跟他叫囂啊。|||Orz

  然後我知道中國大陸的手機作業系統要用Linux,因為中國大陸和我一樣反微軟。XDDDDD

--

  最後回到研究所的討論。我的問題跟洛可可、莉雯家姊姊很像,我擔心國立大學因為要保留內化名單和偏見問題,會排斥技職體系、私立學校的學生。如果真是 如此,我這一輩子不用想研究所了。如果不是很好的公立學校(中字輩以上,知道哪幾間了齁),我爹娘是不會准許我去唸的,他們希望我一畢業就去幫他們作帳、 賣房子。(菸)

  數位內容相關產業聯合商業模式這方面的研究交給其他人好了,我相信已經有人在研究相關論文了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雅婷同學昨天晚上忘記哪個時段問了我:畢業後有沒有計畫?事實上她是先問「暑假有沒有計畫」然後才跳到畢業後,因為想起我再一個暑假就畢業了。

  我不管什麼時候,都在思考我適合、想要做些什麼。

  上個星期回家,爹娘很認真的跟我說:快去把不動產經紀人的證照考回來,將來要幫爸爸賣房子。

  啊咧~~~~~~~~~~~

  沒了。心情上真的就只有這樣,因為實在太複雜。

  他們很認真的想把我綁到三十歲,但他們自己沒發現。

  好吧,現在的我看起來真的沒什麼志向。有人說,年紀越大,夢想就越小。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是這樣,但如果我是這樣,那現在的我肯定很老了,才不是二十幾歲。

  嘛,我真的不想去想我要、或可以要、或想要些什麼樣的未來,但其實我也清楚我不喜歡父母希望、或說要求我前往的未來。這有點矛盾,明明不喜歡,卻消極的接受了。「因為這樣、所以怎樣」,我大概是想著這些事情然後放棄自己一些東西。
  其實也不是刻意去放棄,只是不小心放下然後揀不回來了罷了。至少我覺得是類似這樣啦。

  沒有很努力的去爭些什麼。

  常常啊,有些人會覺得我會有輝煌的未來。學長叫我一定要去唸研究所,池畔角東也這麼說,何老師也覺得我有能力出國進修,甚至上次去集集玩,有個賣冰的老闆也說我將來應該是當主管的料子。

  我在心情上很想罵這些人屎蛋或屁蛋這類髒話。

  其實人要自由很簡單,積極一點就好了。會讓自己侷限住而無法發展,主要是我懶惰,不想去爭執。心情上就是這樣。會小小抱怨,但還是會繼續。

  好像有本書,會從日常生活的態度和工作情感或習慣什麼的,去判定一個人的天職。我確定我看過這本書介紹,但我沒有仔細看看這本書會怎麼寫這些事,但我有看見一項是,嗯,就是像我這樣:會抱怨著,然後繼續、持續的做這些事。

  聽起來好賤。好像狗改不了吃屎的那樣,會汪汪叫,然後繼續。其實沒這麼悽慘啦,只是我喜歡刻薄用詞,聽起來好像比較有學問、好像會讓自己比較爽,反正就是大小事都要諷刺一下的那樣。本性使然。

  總之我就是這樣。脫離不了家庭,但好像實際上是自己不願意脫離,或說沒有想過要掙扎。

  嗯,也不是沒有想過,而是沒有具體的想。被家人養太好、呵護太好的結果就是,像那首歌的歌詞一樣,看不見天空也得不到彩虹。我也覺得我該要讓自己撞的頭破血流一次,但我一直一直沒這樣做。

  嗯,講講我的希望。不,也不是希望,但是是很類似的東西。

  我想過做個單純的研究員,可能走產業方面。我也想過做個財經分析師,但我發現我對總體經濟真的很排斥--不謀全局者,不足謀一域,我拿這句話警惕自己,卻發現這句話是拿來嘲笑自己的。
  其實更早以前我覺得我可以做個秘書,後來發現我脾氣不好。
  之後我想過乾脆做個……我忘了之後是什麼了,但我想過要當個市場調查研究員,但我不知道我的技術是否達到業界任用標準,但能確定我還不會使用SAS或SPSS這類統計軟體,學校不教。
  然後看了李安妮,我突然想去當小小的社會學門研究員,但我不太確定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是如何,也不曾真的深入研究過什麼東西,即使我經常以一己之主觀來批判某些事物,像政治。

  「立長志,不要常立志」那是我這輩子第二次看見這句話吧,在《傭兵天下》第一卷
,第一次應該是未成年的學生時代。
  然後我發現我應該算常立志型。人嘛,每到一個階段會因為體認到現實而有不同的夢想,或說是成長了所以會有不同的夢想?因人而異啦。反正我找不到一個可以讓我一輩子追求的夢想。寫文章嗎?那好費時,又吃不飽,頂多只能當個興趣。

  所以我很窩囊的,只能思考自己要什麼時候去準備不動產經紀人的證照考試,但我也知道我絕對不會用心去準備,就像那個鬼計帳士,我連看都不想看。

  就算是爹娘要求,我也不想去賣房子啊。

  不過,我心裡有一點點認真的想要去考社會分析研究所。一部分的我想著,如果考上了這種研究所,爹娘就算在不願意,也得接受我不是走推銷方面的路子了吧。
  但我也知道我不會真的去考。因為那部份的我了解自己。

  什麼輝煌的未來,叫他們去吃屎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• Dec 24 Mon 2007 14:21
  • 髒話


  「可惡好想罵髒話。」
  「要罵請到外面。」

  盈如同學這一句話提醒了我很多。

  我要減少把髒話放在嘴邊的次數。
  我要減少把髒話放在網誌上的次數。
  我得把乾淨的空間還給別人,不能霸佔別人的權利。

  要乖。

  其實我好歹也是個文文靜靜的儒家子弟,為什麼這麼容易髒話滿天飛?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我真的真的很討厭迴歸分析的助教,應該說,我討厭意圖貶低、嘲諷我的人,即使對方不完全是針對我,只要我感覺自己在他的目標範圍內,我就會討厭那個人。
  人做成這樣,真不曉得是為了什麼。

  一個教學者會對學生的諷刺大約有以下幾種:
  1. 出席率:全班的出席率或某個人的出席率(Judy Jho被指名了今天,在財管課)
  2. 聽課率:有到的不見得會聽,可能是睡覺可能是聊天。
  3. 上課秩序:聊天的太多就會被剿。
  4. 背景程度:露出「聽不懂」的神情或沒有回應時也會被剿。
  我可以接受教授對出席率有不滿,也可以接受他們對聽課率、課堂秩序不滿,但我覺得他們應該兩者選一個。有些老師既要求出席率又要求課堂態度,但有些同學真的就是沒辦法聽你這門課,硬要人家到課又不準人家睡覺,我覺得是有失周延。
  有些老師會說「你不上課就出去,我不點名」,我覺得相當開明:他只教願意學或需要學的。我們迴歸分析那位慈祥和藹的正課教授就是這種類型,可是,他還 是會對到課率表示意見--在我們這些有心上課的同學面前。今天他就花了半節課在唸這些東西,非常破壞我的學習心:我覺得你要教就快教,不教就下課,對我們 這些到課同學念這些是有什麼用?
  迴歸分析的助教更討人厭。我承認他教課認真,事前準備也相當充足,確確實實是個好助教,可就是太喜歡對我們冷嘲熱諷,或故意耍賤、刁難,讓我對此人人 格相當懷疑。好像本科生都會這樣。上次的夏至賢「難道你們來呼吸就能拿到學分」是一次,這個也是一例,總是時不時地表現出對我們這些「門外漢」的鄙夷,並 藉由出言嘲諷或刻意刁難來顯示他們的優越,好像來教我們這些不專業的旁生是委屈了他,他不從貶低我們這件事上出口氣不甘心。
  我是覺得,他如果看誰不爽,分數打低一點就是了,我接受他這樣真的來陰的,但不想接受言語上的諷刺與攻訐:我沒做錯事,上大學也不是來讓他欺負的,幹麻我要承受這種事。

  今天的迴歸分析也讓我很有意見。
  老師說:「你們都不願意學習、不懂學習,只曉得死記硬背,像以前高中背課文那樣,老師說這是好文章要你背起來你就背,根本也不願意用腦袋去思考。」而我想說:「幹,老子沒唸過高中啦。」
  何必一直說我們不肯學習、不肯動腦?我每天學習、每天動腦,最後結論卻是「根本不要懂」,但相信教授不會懂得我們的悲傷。
  不是我們不肯學、不肯理解內涵,而是,考試根本也不看內涵,而教授也不曾為此而幫我們爭取過(對,我還在計較我的57分),要我們怎麼向學?當手段和目的彼此混淆而二者只能選其一,你拿什麼要求我們深入學理?當我們天生的求知慾被如此打壓,你憑什麼指責我們不努力?

  今天的財務管理也是一樣。
  我們財務管理的正課老師也是個愛諷刺同學的討人厭教授。他很愛用晦澀的說法提一些東西[通常是題外(政治)的聯想],又在下一秒立刻說「啊、聽不懂算 了」,好像很感嘆我們程度不如他、只能認了;問題是,既然你覺得「算了」,何必每堂課都來這一招?既然你不想仔細講,又何必起這個頭?我更火的是,這個班 的同學還真的就讓他貶低了去,因為他所提的各種「不如」放在這個班上還真的是個事實(竟然出席者有90%的同學不知道馬斯洛需求理論!)--讓我更不甘 心、於是更加火大。

  因為前天被該死的昆蟲吵到無法入睡,即使疲憊萬分,我還是看見了日出、而昨天則是為了將報告做最後修改而拖到凌晨三點,以至於今天的我很沒有精神、也因為睡眠不足而脾氣暴躁,想到我這麼努力打起精神聽的都是這些吱吱歪歪,當下是怒火熊熊燒紅了半邊天,卻又不能怎麼樣。

  我不曉得這些教授到底是想幹麻,到底是真的有感而發還是吃飽太閒?以前我在北商上課,即便有很多同學在後頭聊天、有很多同學自顧自地賽棋,但那些老師 為了其他肯聽課、想聽課的同學們,還是懷抱著熱誠在授業;相較之下,大學的教授們到底是在自恃甚高些什麼?明明我學到的東西也不見得有比五專時專業,教學 內容也未見比五專時靈活。

  那些教授看得見現象,卻不願意深究。這懶散的究竟是誰?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從忠姊(忠妹?)(都誤)的網誌上看到一些關於感情的問題。

  是說,上次聚餐的時候,我真的很想問大哥哥「和大家都認識的人拍拖是什麼感覺?」這種尷尬死人的問題。因為知道問題很怪,就沒開口,但我真的很想知道。

  我不懂人為什麼會「愛」上另一個人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今天設概主題式「嵌入式系統」,和我們期末報告同題目,所以我就認真的聽了一下。李維聰教授也是個神采飛揚的老師,如果我們系的理論學科老師也能這麼豐富就好了。

--

  說到這未來科技便利性,我還是那句老話:科技發展成這樣,會讓我們這些低層勞工希冀的休息成為萬惡不赦。

  所謂的科技未來,是由慾望與金錢堆砌而成;而夢想中的世界,只要扯上金錢就會變色--我不信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發展的便利性,因為我相信更多的人,會為了讓那些「貴族」(會發展為貴族的)得以享受便利,而必須不眠不休的工作。

  所以,將來界定國家的,八成就是科技企業,因為他們掌管了「通訊與生活的標準」;可慶的是,那些企業因為語言的關係,可能會以「國家」為限制來產生。

  --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,也會讓法令的建立與執法的權威受到前所未見的挑戰,人類的社會化程度也會日趨下降:因為網路太過發達,法律制定的速度遠遠 及不上新科技的惡意利用創意;而同時,人們認為遠端通訊變得容易,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身邊的人、或不願意待在誰身邊、或身旁沒有真實的人,而喪失了與誰 共同行動的契機,失去了彼此相依的溫暖。
  這些都是比效率競爭還要可怕的社會現象。

--

  為什麼大家對這樣的未來不感到恐懼?我怕死了那個不在需要同伴在身邊的未來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「計算錯誤的話,模型當然不對啊!模型錯誤,我當然一分都不能給。」
  「那這和同學『懂不懂』沒關係嗎?」

  我忘了助教回答什麼,總之和「沒關係」是相近的。

  那種回答讓我很不滿。懂不懂和能不能算出答案其實有點不太一樣--有些人天生就是對數字有些許障礙--我們要訓練和考核的主要是「了不了解」、「會不會寫」,還是「能不能正確計算」?
  如果都有,就該斟酌給分。

  「考試」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?

  我以為這答案應該顯而易見。

--

  原來,將手段與目的混淆了的,不只是政治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這不是抱怨,你相信我嗎?相信的話,就把OR拼出來吧!加空白鍵共19個半形,O和R是大寫喔。ˇ
  • 請輸入密碼:

  嘛,其中期末要交心得,所以每次上完課都要有點紀錄,方便到時候交心得出來。

--

  老師今天說:「現在什麼東西都能證券化。」
  那麼,總有一天,人類也能證券化了吧?以「培育英才」之名;這可能比助學貸款還要優渥,但比助學貸款欠的還多:被當成有價證券投資標的的學生們,到底是賣身給誰了呢?……

  剛才又看見一則學生喝水果腹的新聞,該校教官發起捐款行動,要補助該名學生。
  嘛,你看,人才證券化多麼勢在必行。

--

  好像和理財心得沒啥關係。

  今日內容:債券(上星期的複習)、不動產(證券化)、稅則(抵免、扣除額、法規)。

--

  其實老師滿可憐的。看老師動不動就停下來思考,考量接下來的內容究竟適不適合教,我就想嘆氣;這種感覺和前天上晶片系統設計概論的時候是一樣的:學生缺乏基礎、資質良莠不齊,老師教起來真的很無奈。
  想講的不能講、該講的不好講、能講的不屑講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每次看完《棋靈王》,都會感嘆「有目標可以追真好」。是說我也不是真的沒有目標,但也不是能誇口說「明確」的那種,根本不曉得要怎麼追、也提不起勁來追。

  其實這些創作中的世界,都是些理想化的世界。若人人都對世界抱持理想與盼望並努力維持,理想的美好世界應該是可取得的(available)。

  可惜,不是所有人的心都這麼美、這麼單純。

--

  那天和閔婕同學小聊了一個晚餐。果然學生的抱怨都是類似的,我們都覺得以非同步遠距、英文授課形式來教授的生產與作業管理非常浪費時間。

  簡單講,就是老師有病。

  學校規定英文授課,他就真的用英文錄教學影片;英文的教學影片就認了,他用的還是台式的超鳥發音;發音虛爆也就算了,他的台詞還是照稿子來宣的。
  這種影片,我們必須每週觀賞三小時;另外還有多次小考、期末小專題報告和兩次期考。

  有同學會說:幹麻看?就放在那邊三小時不就好了?

  各位,錯了。一旦視窗成為「閒置狀態」超過一定時間(以分鐘計),一則影片會停止,二則是被強制登出,三則(這個就不確定了)剛才閒置掉的時間不算在「授課時間」內;也就是說,就算不想聽,也得時常去「關注」一下,才不會浪費到連授課時數都沒賺到。

  (不懂什麼是「視窗的閒置狀態」,請去問電腦老師。我不回答這種問題。)

  老師還有一絕,就是他額外準備了中文的教學影片。我就是這點氣不過。
  準備了中文影片,幹麻要我們浪費時間在英文的影片上?就算是英文授課,還是可以使用中文的好嗎!上學期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的陳老師就這麼做了。
  老師可能因為自己一來守了學校的規矩、二來準備了可以讓學生「學到東西」的教材而感到沾沾自喜;但對我們學生而言,那就代表了我們不但得每週浪費三小時在那個糟斃了的英文影片上,還得另外花時間去聽那個不紀錄時數的中文影片,然後準備他的原文考題
  另外,那些影片都是好幾屆前錄好一直放著的,那個教授似乎從來沒有「更新」的打算;所以遇到小考,我們還是得到教室去,而不是使用網路平台練習。

  使用網路平台教學,到底對誰有好處?使用英文授課,到底有誰會學到東西?

  英文授課的事情,我覺得我談過不只一次了。我知道英文授課的理想目標是如何,但就現實面而言,這項政策確確實實是揠苗助長,為學生好卻反而害慘學生。

  用英文授課,不該只是「上課時講英文」。迴歸分析課程的黃教授說過「大學課程在於啟發學生,老師儘可能的講述概念,而在語言之後的東西必須學生自己去深思」這種話,而我也相當同意;所以,「啟發學生」就是這些大學教授的核心任務。
  那麼,請確定該名教授有資格使用英文來啟發學生,再來考慮英文授課的事情吧。有太多教授,連用中文都不知所云呢。

  我不想做什麼結論了,我只是希望教育部能用用大腦好好想想,到底該如何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大學學士,而不要只會操弄花巧做表面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最近去看兄弟的文章,滿滿都是對人生的感嘆和煩惱。他也到了一個叉口了呵!

  可能是因為是男生,可能是因為當過兵,他在心態上,在所背負的責任上,和我差了很多吧?所以他很認真的在思考這些事情。
  我很想回他「人生就是我爽就好」,但又覺得,既然人家這麼認真在思考人生的問題,我以這種惡搞回之,他以後會很不想理我吧。是我的話就會。

  這種認真的話題真的很難回答些什麼。

--

  既然決定過一天算一天,那我還是覺得,人生就是我爽就好。
  不這麼想,多麼難過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  • Jun 18 Mon 2007 14:27
  • 疼孫


  剛才出門吃飯,看見一則老翁捨命救孫的消息,差點飆淚。

  我不是很感性的人,可這則新聞就是讓我很感傷。大概是聽到那老太太的那句「阿公疼孫」,那語調口氣與當年娘親那句一模一樣,揪起了我心頭的痛;又從主播的敘述中想像那奮力、緊張、哀傷的一刻;最後思起阿公不在的事實,許多情緒交融造成的結果吧。

  二十幾歲這個年紀,是失去長輩的年紀。大家家裡的年長者,到這個時候也差不多了,許多同學都接到了報喪的消息,說實話我一點也不意外,也不曉得該不該安慰那些人。
  要安慰的話,我能說什麼呢?阿公生病、住院到去世那段日子我可是一滴眼淚也沒流,和那些擔憂、難過失去親人的朋友們是完全不同的,我怎能毫不負責地說「我懂妳的感受」或者「節哀順變」這種場面話?

  說真的,我不認識我阿公。雖然他年夜飯會來我們家吃,雖然許多場合上會看見他,但他的寡言和我們親戚的數量讓彼此產生隔閡;我們這些小輩沒幾人和阿公是相熟的。我不曉得他是嚴厲或慈祥,我不曉得他的喜愛或厭惡,我不認識他。

  他就這樣走了,而我竟然不認識他。

--

  今天,我終於為我去世的親戚落淚,因為另一位阿公的離去。

  「阿公疼孫啊……」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我還以為我的低潮期過了,想不到兩個任務就讓他們都回來了。|||orz

  我想過我的問題。沒有理想、沒有執著、沒有目標,所以活得很煩。如果不覺得這樣沒什麼那也就罷了,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往往活得最開心;偏偏我知道這樣的人生有多糟糕多頹廢。急著找個目標的結果就像急著嫁人的天真女人,通常得不到什麼好歸宿。

  真他媽的!

  其實我本來是個有熱情有理想的人--應該吧--但現在,卻完全不敢談理想、不敢有熱情。理想不是我這種人談的,而會這樣想的我,就是沒有熱情。

  「不要期待就不會有失望」,因為深知這項道理,這段時日下來,我不但沒有期待任何事物,還絕望了;而在我已經什麼都不在乎,只是等死的時候,那傢伙跟我說,要我提理想、做改革,然後把構思的權利交到我手中。
  惶惶然無所適從,茫茫然不知何往。

  不是說我奴性太重什麼鬼的,我也爭取過自由,只是失敗的很不自然而已。總之這種情況是,被奴役許久的僕人得到了某種改變的權利,事出突然讓他無從下手;但同時他也理解自己仍是別人家的一條狗,這項認知讓他完全沒有動機去做任何事。我現在正陷入這種情緒之中。

  被耍了、被玩弄了。即使這些都是無心的、即使造就這一切的都只是巧合與不可抗力,我還是有這樣的感覺。

  不殺了自己,怎麼做人奴僕?現在逼我清醒,是準備鞭屍了麼?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今天吃了尚怡同學兩塊核桃桂圓糕。很好吃。

  我喜歡核桃蛋糕。不管是核桃奶油、核桃香料還是核桃粒,我都喜歡。
  桂圓(龍眼)的刺激感不怎麼受我青睞,但也不到討厭的地步。

--

  謝謝。只是請不要再這樣了。我不會拒絕,但我也無以為報。

  是說,我要受小逼多少恩才算夠?我真的可以再無恥一點……orz

--

  今天聽淑婷同學說了一些東西,用不同的立場看事情果然結論差好多;但對我而言,也只是「原來如此」的境界而已。

  小小的、活在自己的世界。

tortoise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